51猪价网

山东德州植棉面积逐年下降  棉农弃棉种粮

发布: 2013-11-26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被称为山东北大门、京津南大门的德州,是中国重要产棉基地之一。记者在德州市下辖武城县、夏津县调研时,见到的不是一望无际的棉田,而是片片浅绿麦田与棉田间隔铺开,麦田似有包围之势。

  麦田边,棉农张全贵指着远处还未收获的两亩棉田说,今年一亩棉田产量只有420斤左右,按照收购价4.2元一斤,家里5亩地收成近8000元,夫妻俩一年都围着棉花转,特别是采摘,从8月下旬要摘到11月中旬,费时费事。

  “采摘从9月初开始,早的8月底就开始,陆陆续续开始采摘,采摘到现在,因为棉花是从下边往上陆陆续续开放(吐絮),到了9月底中间开放,到了10月中旬上面又开放了,现在还有部分棉田没采完。”张全贵说。

  年近50岁的张全贵打算采完棉花就去山东潍坊务工,家里的地让妻子种,但只种小麦和玉米,一则从德州去潍坊交通方便,家中有事可以及时照应;二则小麦、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少,挣得多。“工地上一天挣150元没问题,算下来一年可以挣好几万(元)。”在当地,这笔账其实很多像张全贵一样的“棉农”都算得清。整个德州耕地面积近800万亩,农业人口近400万,一人2亩地,按照一家三口6亩地计算,如果种植棉花,扣除种子、棉花等直接成本,大概一亩纯收入在1300元左右,六亩地还不到8000元。

  说起种棉花,其复杂程度是小麦、玉米不可比的。据棉农介绍,播种可以实现机械化,但出了苗就要用工,打药、采摘均需用工。站在农民角度,种棉花不如小麦、玉米。张全贵说,小麦和玉米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种植,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操作,收完小麦抢种玉米,扣除直接成本每亩能挣1600元左右,而且用工少。“如果男的出去务工,妇女在家中务农,全家收入起码在4万元以上。”张全贵说。

  德州市棉花协会副会长马俊凯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2013年德州市植棉物化成本(不包括人工)达538元/亩,包括肥料270元、机耕40元、种子50元、农药80元、耙地15元、机播15元、地膜23元、灌溉30元、拔棉柴15元。若是植棉面积大、雇人拾棉花,拾花费平均0.8元/斤,亩均360元以上。

  若按亩产籽棉450斤、平均售价4.25元/斤计算,亩产值1912元,若按农民种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计算,不包括人工费,扣除直接种植成本538元/亩,亩收益1374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计算,亩成本已达1288元左右,亩收益仅有624元。也就是说租种10亩棉花年收益6240元,租种20亩年收益才12000元。

  按种一季小麦、一季玉米,小麦平均亩产1060斤、玉米平均亩产1100斤,小麦平均售价1.20元/斤、玉米1.10元/斤计算,种粮食亩产值2482元。小麦直接种植成本540元/亩、玉米种植成本520元/亩。亩产值扣除直接种植成本(不包括人工费)再加上每亩125元的种粮补贴,种粮食亩收入1547元。种棉花与种粮食比较,在不计算人工费用的情况下,种棉花每亩少收入173元。

  在粮棉收入可比情况下,农民显然种粮食积极性高。就德州而言,鼎盛时期棉花种植面积达490万亩,产量占全省的1/3,但近年来植棉面积逐年下降,2008年289万亩,2010年150万亩,2012年130万亩,2013年仅有110万亩,五年时间下降了62%。

  据马俊凯调研统计,今年德州地区棉花产量在9万吨左右,较去年下降25%,“这几年产量也不高,和天气有关系,前些年一般一亩地可以产520斤棉花,近四年连续在8、9月份出现连阴雨,棉花最怕连阴雨,今年单产只能达到420斤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