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对2015年饲料经济论坛释放的几个信号的解读

发布: 2015-12-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总结起来,今年饲料经济论坛有三个核心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让我们回到了原点,也可以说让我们进入到“道法自然”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文明阶段,让我们进入下一个产业周期。哪三个关键词呢?第一,协作;第二,发心;第三,共生。从字面上看,这三次词都是“大词”,说的专业点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共性,也就说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结合到产业或者商业上,其中逻辑并不容易理解。  协作  第一天举办的京津冀农牧企业战略对话就诠释了在商业领域以政策为导向的商业运作手法的“协作”。对于人类来说,协作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内在原因,个体性协作形成家庭,家庭与家庭协作形成家族,家族与家族协作形成社会,而社会与社会协作形成现在的国际化或者全球化,为什么协作可以让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并且组织通过协作也会产生自我优化的机制呢?因为协作可以加强了基因交流、信息交流、文化交流以及技术交流,在诸多的交流方式中组织获得协同,在协同中,个体力量会得到激发,也正如陈春花老师写《激活个体》一样可激活个体。  那么对于商业组织化的企业同样如此,商业化组织的企业有别于组织化的家庭、家族以及社会,前三种的协作来自于自然进化,因为个体不协作,成立不了家庭式组织连狼都打不过,更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然而,商业化组织的企业则可以选择不协作,也可以选择协作,那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协作了呢?  当有“协作”诉求时,互联网就有了土壤,特别产能又过剩时,这个土壤等于被施肥了,短缺时代以及1978年以前我们隔断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一代人缺乏商业驯化后,被改革开放后自然进入满足短缺的工业化可解决产能的阶段,然而,30年后半代人过去后,市场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制作业把我市场主体的时代过渡发展后自然会过剩,因为消费主体发生了代际变化了,而此时才有了互联网发展的机会,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低成本的协作,而互联网恰恰带来了“低成本”,比如培养了“信任,品味、参与感”等互联网时代的群体特征,这些都降低了协作成本,那么接下来都提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协作则更多要组织与组织的合作,这个要求其实更高。  不过,用参加饲料经济论坛嘉宾的话讲,2016年我们可能不会再讲“互联网+”,要讲“生态”,商业化组织发生合作时在于“生产关系”的彼此界定,比如我卖凉茶,但我需要和做易拉罐的合作。但是,当“合作”的“生产关系”无法带来安全感的时候,商业化组织原生诉求自然需要“协作”发展,因为“协作”可以优化生产关系甚至改变。而且商业化组织以趋利为动力,不同于个体化组织的家庭,所以当都赚钱时就合作,当都不赚钱时就协作。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技术革新的迭代速度太快,企业单方面应对已经无法让自己有安全感,所以都要建立“生态”式的商业模式,并且模糊化产业边界,比如阿里,其实好多年前阿里已经不是电商公司,而是一家为电商公司提供互联网生态价值服务的公司,对于农牧行业也是如此,产业链概念已经过时,未来是生态,但所有生态的溢价环节均在消费者这里,所以学会协作的最终目的则是会和消费者谈“心”。  发心在晚上举办的文化主题夜话陈春花老师、作家雪漠和董志玲秘书长一起和大家谈“心”,这也是继去年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邀请王育琨老师讲发“心”后的再一次神人,陈老师也问雪漠,怎么安定这颗内心?这些都是在让我们学会发“心”,我们提到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性食品其实我们从商业上让它变的更可靠,用工业技术让它实现可靠性外,最根本的,正如陈春花老师说的要“将心比心”,以道德和契约精神为底色构建的可靠性食品体系才是最稳定的。其实食品安全在中产崛起的时代是最低的产品要求,当我们学会用“心”,合理发“心”后,正如雪漠所说世界正在快速的消失,根植于文化的“心”可让我们安定。大手印研究者雪漠和著名企业家学者陈春花老师进行文化主题对话,雪漠提到“生命的程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再结合整个论坛的主题之一国际化,我们发现当我们有问题想突破的时候,往往从两个地方找答案或者找解决方法,第一个则是从国际化中,第二个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过我们好像从第一个地方找的多,从清朝末年开始的“变法”或者洋务运动时,我们就一直坚持第一个方向,国际化也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走出去,走出去更多是企业以占领市场为主,第二个是拿回来,以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改造自己企业运营体系为主。  然而,其实我们从第二个地方也就是传统文化中找答案和方法的机会不多经验也不足,因为工业化进程是西方制定的,他们构建了全球工业化标准,在农耕社会构建起来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无法成为全球标准,其实我们有过比如唐宋,那么我们今天提转型,除了继续从国际化中找到方法外,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那些并不会“变”的,没有社会界定的优秀的要素来改造我们企业的运营体系,比如从心出发,我们从王阳明那里能找到哲学基础,比如陈老师讲到的“生态”、《激活个体》,“共生”、“万物生长”,我们从道家哪里哲学理论,所以我们发现这次转型,我们不但要从国际化中找方法,更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改造的要素!  共生  第三个关键词是“共生”,其实“共生”是一种比“协作”或者“合作”更高商业形态的逻辑关系,如果说合作是对工业化流程式生产关系而言,协作则给予产业链而言的话,那么“共生”则来自生态,生态化的商业模式关系的界定必须建立在“共生”的价值认知之上才可以,所以一些提出要构建商业生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文化意识形态只停留在合作或者协作等工业化思维体系里其实是很难构建起“生态”的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的农牧企业逐渐开始从“合作”进行“协作”的商业逻辑的进化,好比人类最早学会组合家庭,“合作”起来对抗大自然一些危险,接着自然进入家庭与家庭的协作对抗更大的大自然的挑战,那么接下来呢,家族与家族的的合作就会诞生社会,而社会就是一个基于共生的“生态”。从商业上也是如此,先学会用各种要素组合成企业,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企业与企业基于产业链进行生产关系的合作,再接下来就是产业链与产业链构建起来了商业生态,也正如陈春花老师所说农牧和食品是两条链,农牧是基于生产资料构建起来产业链,而食品是基因消费者建立起来的另一条产业链,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新希望六和的一个“生态”,而支撑生态的基础就是“共生”的价值观。  再举个例子,比如BAT、或者万达、华为等也都是几条产业链合在一起,就大北农而言,现在也是在找另外一条产业链比如互联网的投资,只是两条链商业维度差的远、文化基因差异性大,给大北农带来更大挑战。所以这个商业逻辑其实来自社会进化的逻辑,理解了社会性的进化过程和逻辑后才能理解“生态”的商业模式,其实生态化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商业形态,共生是一种更高商业文明浓度的合作关系!
TAG: 饲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