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国企改革的热与冷:大佬不爱混合所有制

发布: 2014-04-14 |  作者:  |   来源: 腾讯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设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企改革方向。几个月过后,中石化主动宣布,即将开放下游油品销售企业的30%股权,成为了国企新一轮改革的“鲶鱼”,同为石化行业的中石油也可能跟进。一时间,混合所有制成为了热词,博鳌亚洲论坛上,众多嘉宾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部分嘉宾均认为,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释放改革红利。但也有嘉宾指出,应该注意到混合所有制并不是新事物,此轮热议的混合所有制,应该是对石化行业等垄断性行业,而很多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通过上市已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

  在腾讯网博鳌主题酒会上,作为曾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典范,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用联想集团的经历来证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带来的活力。他称,当时中科院这个“好婆婆”,支持员工的股份比例越做越大,将股权多元化,最终使得联想成长起来。

  他认为,如果国企能够通过引入混合所有制,在机制上进行调整,会激发出很大的活力,“要不然国企很容易大小钱分不清楚。”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也表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垄断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放松管制,让民资进入更多的领域,这样可以释放一批又一批增长的力量。“我认为GDP要做到9%是可以做得到的,通过放松管制就有可能实现。”

  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认为,混合所有制对市场竞争提升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民营企业能够进入国有企业也是对国有企业的竞争,这将是一种双赢。

  原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则认为,在混合所有制推进的过程中,国企的感受并非“痛苦”,而是“舒服”。“国企垄断常受到社会的批判,国企有很大压力。“他指出,引入民资,对国企管理者来说,没有损失,而且投资领域有良好的资金容纳能力,仅靠少数国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指出,在混合所有制推进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并非一味欢迎民资投资。初期因民营企业不对国企形成威胁,国企不会抵制民资进入,当民营企业壮大,甚至对原来的企业有一些竞争压力威胁的时候,国企可能会抵制民资。

  与海闻的观点相对应,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腾讯财经采访的几位国有企业领导人,对发展混合所有制并未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称,作为上市公司,中海油本来就是混合所有制模式,所以不存在是否跟随谁走混合所有制的问题。对于中海油来说,现今需要做的是扩大合作模式,选择有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合作伙伴,不排除外资还是内资,机构合作也是可以的。

  南方航空董事长司献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国企改革不能一刀切,混合所有制不是改革的灵丹妙药。”

  曾经参与26家国有企业改制的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观点类似,他认为混合所有制适用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一些公益性的、国家战略性的行业的企业,仍要有特殊的安排,保持国有控股。

  但在经济学家张维迎看来,混合所有制其实也只是一种过渡方式,作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则不可以持续。如果混合所有制一直保持持续,那“这里面其实有与腐败相关”。他认为, 绝大部分国企,最终的状态并不是混合所有制,而是成为私营的上市公司或者公众公司。(腾讯财经 刘中盛 发自博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