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湖南醴陵市水产养殖调究报告 

发布: 2015-07-3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湖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养殖水域资源,促进本市渔业持续健康展,对我市水产养殖业进行调查现综述如下。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一)地貌水域滩涂资源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流域中下游,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我市属长衡盆地地区,地处罗霄山脉的支脉边缘地段。东北、西南隆起,渌水从东向西齐腰横切,地貌类型多样,山地占28.8%,丘陵占27.1%,岗地占22.7%,平原占16.4%,水面占5%。全市水域面积155044.12亩,其中河流水面64874.03亩,水库水面31162.2亩,山塘水面59007.89亩,水库、山塘可养水面90170.09万亩,已养水面69124.8亩。境内水源条件优越,淡水养殖环境条件良好。

  (二)气候特征

  我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陆性较强。本市在一周年内,冬季盛行偏北风,由于蒙古高压稳定少变,常有一股冷空气爆发南下,造成雨雪冻霜,天气干寒,夏季盛行偏南风,由于太平洋副高活跃西伸造成温高湿高,天气炎热,暴雨盛多,易涝易旱,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6℃,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9.5℃,元月最低,月平均气温5.3℃,年平均降水1432mm,降雨量集中于4-6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4%。光能较足,年平均日照1665.1小时,境内植被条件好,可保持我市地下充沛,水源水质优良,水温适宜,对我市渔业养殖十分有利。

  (三)生物资源

  1、鱼类资源

  我市境内有鱼类品种86个,隶属8目15科53属。鲤形目3科39属有58个品种,鳗鲡1科1属1个品种,其中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有20多种,主要是本地繁育品种:青、草、鲢、鳙、鲤、鲫、鲴鱼、黄颡鱼、泥鳅、黄鳝、鳜鱼、乌鳢,引进品种:兴国红鲤、镜鲤、鲈鱼、湘云鲫、淡水白鲳、罗非鱼、胡子鲶、鲮鱼等;虾贝类:虾有青虾、草虾、龙虾;蟹为中华绒鳌蟹;爬行类:有青蛙、泥蛙、蟾蛙、乌龟,还有少见的金乌龟。鳖,又称甲鱼、脚鱼、团鱼。

  2、水生植物。鱼类食用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有23种,按生态环境及形态分类,有挺小植物,包括稗子、油草、水花生、灯心草, 漂叶植物有麦、芡实等,漂浮植物有水浮莲、水绣花、浮萍,三叉浮藻、紫背浮藻、沉水植物有:聚草、金鱼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草等。

  3、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以小颤藻、细小平裂藻、绿藻、硅藻、蓝藻、微囊藻、甲藻,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有8个属,绿藻门的种类有15个属,蓝藻门的种类有3个属。

  4、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原生动物为优势种,它们在春季大量繁殖,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桡足类、枝角类数量的增多,使轮虫受到制抑。符合鱼类生长的自然规律。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50属种以上,轮虫约45属种,桡足类、枝角类种类数约37属种。

  5、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是底层鱼类的良好饵料生物,主要种类有环节动物、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的腹足纲与瓣鳃纲,以螺、蚌居多;

  二、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一>、渔业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渔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市有养殖总面积90170.09万亩,201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32万吨,全市有鱼苗孵化场12家,生产鱼苗7亿尾。全市高效渔业面积3.5万亩。渔业产业规模化逐步扩大,一些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技术不断完善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渔业增效作用愈益突现,渔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市渔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推进器之一。

  〈二〉、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

  1.一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发展常规养殖品种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引进名优新品种、加快发展名优水产品混、套养生态养殖技术,已逐渐成为全市渔业发展的主流。套养面积达4万亩,套养品种有:黄颡鱼、罗非鱼、鲮鱼、鲈鱼、工程鲫、鳜鱼、鲴鱼等品种,不断培植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优势渔业产业群日趋明显。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示范引导和结构调整,促进我市主导品种向优势产区和优势产业带聚集。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鳊鱼、鲴鱼等为主四个养殖区。三是渔业产业功能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市渔业抓住休闲渔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以休闲渔业为突破口,高起点、高规格建设一批休闲渔业基地。把水产养殖与休闲、餐饮、销售结合起来,建设颇具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推进全市休闲渔业建设。全市共有休闲渔业企业3家,全市休闲渔业面积达1.2万亩,全年休闲渔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集垂钓、餐饮、游泳、娱乐于一体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我市渔业经济新的亮点。

  2、对渔民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是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为提高技术培训效果,多年以来,我市不断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的档次,将科技培训与科技下乡相结合,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相结合、与结对帮扶科技示范户等活动相结合,采用媒体宣传、集中授课、技术咨询、专家巡回、印发资料、赠送优质苗种、鱼药、科技书籍等多种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培训,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面上生产,逐步增加了渔业产业的科技贡献份额。

  3、瞄准市场,优化产业

  以市场为风向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市保障农民增收,渔业增效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市水产科研和推广部门多年来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水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并结合本地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先后从外地引进20个优良品种进行试养,现己有8个品种在我落户,并形成了优势养殖。同时大力推广本地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鲴鱼养殖技术,鲴鱼良种鱼种繁育己成为我市渔业优良品种之一,深受全国各地养殖用户的好评。我市在积极发展特色渔业的同时,我市休闲渔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垂钓点、垂钓专业点遍及城乡各处,垂钓面积达2万亩。

  三、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与市场对接力度不够。一是表现为部分地区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常规鱼类养殖比重过大,易造成大宗产品滞销问题;二是表现市场盲目性,部分地区不注意市场调研,引进本地市场滞销的水产品种。

  2生产设施老化,无资金改造。我市有半数池塘因年久失修淤积涂,达不到精养条件,造成产量低下,发病率高。

  3大水面开发力度不够。我市渌江河、铁河、澄潭江等河流基本未开发利用,官庄水库基本为粗放型,产量较低,水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4水产品加工业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我市水产品销售全部为初级的鲜活或冰冻产品,无任何产品附加值,且销售费用高,造成水产养殖业效益比较较低。

  5、池塘养殖条件受制约

  醴陵市有山塘31400口,面积为59007.89万亩,占全市养殖水域面积的65.44%。池塘面积小、管理方便,经营灵活,周转快。引进新品种、推广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醴陵市的池塘主要分布主要用于商品鱼养殖。池塘较为零散,但由于使用时间长,淤积严重,基础设施老化。自然池塘虽然数量多但分布零散,多未经改造,条件较差。为适应健康养殖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要求,需对现有池塘予以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发展泥鳅、黄颡鱼、淡水白鲳、乌鳢、胡子鲶、罗非鱼、甲鱼、乌龟等养殖面积1万亩,四大家鱼混养湘云鲫面积1万亩、混养鲴鱼2万亩。

  6、大中型水库养殖滞后

  官庄、望仙桥、荷田、周坊、藕塘、雪丰等大中型水库、以灌溉、饮用、发电为主,渔业养殖混乱,需地方政府加强管理,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保水质,提高库区农民收入。

  六、实施和保障措施

  1.完善水产养殖制度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确保养殖水域有效利用,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进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以核发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制度。通过养殖制度的全面建立和落实,依法保护渔(农)民利用水域发展水产养殖的合法权益。充分保护和调动渔(农)民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苗种检疫、生产、用药登记等规范养殖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苗种生产管理和养殖日志记录,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制订品种繁育、健康养殖等地方标准或操作规程,建立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水产品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为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全市拟改(扩)建原良种苗种基地8处,以保证全市水产增殖对优良苗种的需要;醴陵市设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病害防治中心,县(市、区)和重点养殖水域设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养殖水域水质监测站和养殖生物疫病测报防治站;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站要保持人员稳定,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及时了解最新技术信息,以指导养殖生产。把技术培训作为重要职责,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条件的乡(镇)要配专业技术人员或由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派专人负责,定期指导。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网络等形式传播生产技术和信息。督促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从养殖模式、水域选择、苗种培育、饲料、渔药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水产品从鱼池到餐桌一路放心。

  3.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渔业主管部门渔政监督管理站,要强化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和处理养殖水域污染事件,保护养殖渔(农)民的合法权益。履行养殖环节的执法监督职责,对养殖生产中苗种、药物、饲料的使用及质量等方面实施执法监督管理;对损害养殖渔(农)民利益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对荒废、侵占养殖水域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其责任。为此,今后要在稳定现有渔政监督管理队伍的同时,在重点乡(镇)配备渔政监督管理人员。为渔政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以保证及时履行监管职责和查处违规、违法案件。

  4.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生态健康养殖,是模拟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功能,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养殖。是实现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在今后养殖生产中全面推行。实现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根据生态环境容量、养殖容量,调整密度和布局;选用高吸收率的复合饲料科学投喂,控制污染源;多种类混养,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保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生态健康养殖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病害的发生,减少或不需使用药物防治病害,避免药物残留。从而降低饲料、药物的投入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养殖对象死亡所造成的损失,提升养殖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确定示范区(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生态健康养殖全面实施。

  5.优化水产养殖产品和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水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养殖业必须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水产品。因此,调整优化水产养殖产品结构势在必行。我市要在巩固发展传统优良品种养殖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把本地鲴鱼、虾、贝类作为人工养殖对象,引进省外、国外适合本地养殖的名优品种,使我市水产养殖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使其尽快形成产业。

  6.组建行业或产业协会

  在醴陵养鱼业主联合会的基础上组建水产养殖产业或行业协会,科研推广部门选派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通过协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和技术研讨和交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配合业务主管部门做好职业资格认定。协会要为会员把好原材料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引导消费,培育产品销售市场。参与组建以企业为龙头产业集团,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七〉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要加强对渔业的领导,把养殖水域规划的实施纳入工作日程,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对水产养殖业要给予政策扶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渔业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和渔(农)民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水产养殖业要给予财政扶持,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对开发潜力大,但基础薄弱的生产项目,需要贷款的应给予优先、优惠。

TAG: 水产 湖南
上一篇 下一篇